新闻中心

News

东湖评论:等一等,别让“情绪”抢跑“真相”

 发布时间:2025-09-25 浏览次数:

近日,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,主题为“网络安全为人民·网络安全靠人民”。9月15日至21日被明确为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,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,在积极营造文明、和谐、友善网络环境的同时,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。网络安全是“防御性的底线保障”,而网络文明则是“建设性价值引导的高线追求”,它能从源头减少安全风险,成为构建健康网络空间的关键支撑与最终价值落点。

近年来,网络谣言、虚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,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。部分别有用心之人,为了达到个人目的,不惜编造虚假信息,利用网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误导公众,引发社会恐慌。例如,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后,部分网民急于表达立场,没有掌握完整信息时便轻率站队、宣泄情绪;一些自媒体为抢占“流量先机”,罔顾事实拼凑“爆点”,将理性讨论异化为情绪对抗,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。与此同时,也有不少网民在谣言扩散时保持了理性克制,主动呼吁“坐等官方通报”“不造谣不传谣”;部分媒体和自媒体摒弃流量至上的思维,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梳理事件脉络,引导公众关注事实而非猜测,这些举动正是网络文明意识觉醒的鲜活体现。两种态度的对比,恰恰凸显了“等一等”的智慧在网络文明中的珍贵。不难发现,舆论场的失序往往始于“不等真相”的冲动。学会“等一等”,别让“情绪”跑在“真相”前面,或许正是破解网络浮躁、守护文明空间的重要密码。

为何“等一等”如此重要?因为网络空间的传播特性,决定了“轻率发声”的代价远大于“短暂等待”。一条未经证实的信息,可能在几分钟内传遍全网,对当事人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;一次情绪化的指责,可能点燃群体对立的引线,让舆论偏离理性轨道。而“等一等”的背后,是对“事实优先”原则的坚守,是对“未知全貌、不予置评”素养的践行。只要我们愿意给真相一点时间,网络空间的杂音自会逐渐消散,文明讨论的空间才能得以留存。

当然,网络文明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的主动践行。对普通网民而言,正向表达不是“沉默失语”,而是带着理性与善意发声,不被片面信息裹挟,不被极端情绪左右,用客观视角看待事件,用尊重态度对待他人,让每一条评论成为传递理性的“微光”;对网络平台来说,要肩负起社会责任,当好网络内容的“把关人”,通过优化算法多推送积极健康、真实可靠的内容,建立快速辟谣通道,将“流量导向”转向“价值导向”,让文明内容占据主流阵地。

除了个体与平台的努力,网络文明建设更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。相关部门应当在一次次热点事件中,不断完善网络法律法规,加大对网络谣言、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,让随意造谣者受到严厉的惩处。只有法律的红线清晰明确,才能让网民有所敬畏,不敢轻易触碰。

网络文明从不是悬于高空的口号,它藏在每一个网民“等一等”的克制里,藏在平台“守土有责”的担当里,藏在官方“公开透明”的行动里。当我们能在网络喧嚣中稳住心神、慢下脚步,让真相跑赢谣言,让理性驱散冲动,网络文明才能真正从“纸上倡议”,转化为亿万网民指尖的自觉行动,让这片虚拟空间,真正成为传递善意、弘扬正气、凝聚共识的精神家园。
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
作者:杨菁(武汉市武昌区“昌言家”团队、珞珈山街道办事处)

预约参观